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随后是1984年春天的北京,深夜,萌萌坐在一个朋友自行车后架上若有所思地摇晃。在临时决定回长江边的家的火车上,当火车缓缓启动,目送五位朋友的身影同月台一起远去、一起融在愈远愈温暖的灯火里,萌萌想:“为了你们,我也要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曾读过这些文字。也曾有幸听过萌萌以比文字更生动的声音描述过这一切,甚至更多。尽管我对这些“语言事件”有所感触,当时却完全无法体会这事件所呈现和还原的纯然属于一个人(一代人)的独特经历。而此刻,当我重新进入这些文字,在“不预设目的的阅读”中首先被唤醒和激活的,竟是萌萌遥远而清晰的声音。每读一个字,都仿佛在接受来自声音的馈赠。
这些经历是萌萌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她“除了经历和这经历在内心中的沉积以外一无所有”。我似乎突然明白,萌萌之所以在私下交谈中多次回忆、描述她的经历以及对经历的感受与反省,正是因为“真正的回忆,意味着常态生活的断裂,意味着临近深渊的边缘状态”。而这一切又同那些萌萌终生迷恋的生死攸关的悖论式问题紧密相关,从“存在哲学的身体性情绪和语言的研究”到转回对“个人与民族命运结合的中国现代思想的特质与形式的思考”,从沉思“公共语言的个人表达何以可能”到将“启示与理性”当成是超验与人类的整体相关进而在“诸神不和”之后聆听中和之神的“启示”……萌萌活出了哲学!在近乎智力竞赛与掉书袋的学院传统与学术工业中,一种从自身与时代的经验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诗——思是多么的脆弱而又弥足珍贵!
萌萌是从“寒冷”与“黑暗”中走出来的人。
在上述的三个语言事件中,都隐含着“寒冷”与“黑暗”的背景。那不仅仅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寒冷”与“黑暗”。
但当萌萌回忆并描述它们时,却绝不是为了彰显那走出的壮烈与光荣,或控诉的血泪与哀号,而是在以全部的生命显示、感激着那引领她走出这“黑暗”与“寒冷”的“爱”与“温暖”。正如萌萌在《为诗而受难的意义——“七月派”诗人的理想主义分析》的文章中所说:“真正能用痛苦承担起苦难的,恰恰是活着的自己,就看你用什么语言把自己重新端出来。否则,恐怕别想有人能够用什么方式——包括平反的方式——来补偿那湮没的岁月中湮没的生命。”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爱的回忆是不应该遗忘的。人固守着爱的回忆,就像固守着生命的源头。无论走多么久、多么远,它都在夜的寒冷中温暖着你。
你读过《爱与死》。
人可以在黑暗中行走,哪怕走得艰难,却不能没有温暖。温暖永远是比光亮更基本的需要……没有温暖的光,是虚假的、外在的,温暖才直接和生命相联系。
我从未在萌萌的讲述中听到过“怨恨”——当我听她描述父辈的苦难,描述自身的苦难,描述来自朋友的误解乃至伤害时。这支撑萌萌走出“黑暗”与“寒冷”的“爱”与“温暖”难道不是一种启明,尤其是在我们当下这个迅速遗忘并充满怨恨的时代?注意:“爱”与“温暖”并不是一个浪漫的符码以标记一种诗化的抒情。要是没有一种转换苦难和痛苦的能力,“苦难和痛苦就只是消逝着的、磨损着的苦难和痛苦”。
但,“只有自己承受了苦难和痛苦,并且还有将苦难和痛苦转换成财富的能力和自信的人,才会不假思索地惊叹你的苦难和痛苦,像惊叹你的财富”。
我突然沉默。一种欠负的愧疚在心底慢慢升起。
我想保持这沉默。
或许,我唯一能做的是有一天用文字重新聚拢这饱经苦难的灵魂,“将我的悼词像鲜花一样地撒上”。
4.萌萌
这一节,我只想写下你的名字。另外,我还想告诉你一件事,今天晚上,南楠跟我说,从暑假去广州到现在,他长高了6厘米。
5.下面是为附录写的说明
附录《她是穿过那片林子来的》,是为萌萌的诗歌写的短评。7月刚开始的时候,萌萌打来电话,希望我能为她的诗写点什么。我答应下来。但当我赶到广州,她已经无法阅读这样的东西了。那些天,我一直把它带在身上,只要萌萌能够看了,我就马上拿给她。
这菲薄的文字未必是萌萌期待的文字,却是我想为她写下的。
记得,在电话中,萌萌曾说过这样两句话:
跟朋友做事,我有两个原则:1.交底;2.共进退。
不说了,我要哭了,就这。
我想以它们作结。
2006年9月海甸岛
[附]她是穿过那片林子来的——读萌萌的诗《生日:我给你,你给我》
一
我坐在电脑前,读萌萌的诗歌。我听见,有一种声音,从那些字、词和句子中传来,闪耀着,忽隐忽现。仿佛一个夜行者在大地上行走的脚步声,又像一个孩子清澈的歌声,那歌声中的尖细部分,正穿过大海的波浪。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萌萌的诗。我曾读过许多萌萌的文字,但从没读过她的诗。此刻,当我突然听见那些声音,竟然有了这样的感觉:萌萌天生就是诗人,即使她只写了几首诗甚至不写诗,她也依然是一位诗人。这是她与语言天生的缘分。萌萌最终走上了思想的道路,而没有去选择作为专业的诗与文学。正如志扬老师在一封信中所说,“她和那些人根本坐不到一起去,也不关心他们在字面上讨论的那些问题。即便在哲学界,真正了解她的人太少,更不用说他们去承认她的独特性。我不知道,这是时代的不幸还是萌萌的不幸。”
回到诗歌。
这是一种沉郁、温润而又轻盈的写作,个体鲜活的生命及其生存境域被语言庇护其中,不同于我即将提到的两种。
二
表面看来,我们时代的诗歌写作,主要呈现出两种倾向:要么是炫耀知识、贩卖观念、恣意狂想的“知识写作”;要么是宣泄欲望、复制生活、匕首投枪般的所谓“口语写作”。其实,在骨子里,它们是一回事儿,无非是唯我论意义上主体的“认知”与“体验”的表达、表达、表达(注意:这里的“表达”完全不是萌萌的“无以表达的表达”),诗歌由此落入审美的罗网,成了可利用可消耗的工具。就像“口语”是一个阴谋一样,“知识”同样是一个误解,都来自现代人的狂妄与谬见。事实上,前者应该称为“智术写作”,后者应该称为“欲望写作”,两者都是“有话要说”的写作。而诗歌,它与“智术”和“欲望”又有什么关系呢?
据说,我们的时代是世界图像的时代,即技术全球化的时代。志扬老师曾言,“世界成为图像”和“人成为主体”是同时进行的交互过程,其结果则是无限制的“人本主义”(即“人类中心主义”)把地球变成了“行星工厂”。
萌萌的写作就置身于并省察着这样的生存境域。
三
余心有碍(双重生) 光谷的爱情故事 悍妻之寡妇有喜 重生之幸福在九五 藏起来 娱乐有属性 萌萌集7:眷念的一瞥 都市极品系统 驱魔王妃 难言之欲(H) 绿茶女配真的不想红 豪门龙婿 重生之机甲大师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首富大佬的佛系小娇妻[穿书] 情陷极品美女上司:无限诱惑 只手遮天 异世邪神 斗神天下 甜妻驾到:霍总别生气
作品名明末新帝国现代屌丝青年刘布,穿越至平行世界祟祯七年山东临清当大户人家公子哥身上,刘布刘邦的刘,吕布的布,万金购得天下第一美人陈圆圆,以为可以从此过上没臊没羞的生活,却闻大明将于十年后灭亡。还好!有十年好日子过。这可是明朝末年,山东更是四战之地,好日子,不存在的。且看刘布如捐官当千户官,训练出一支铁军太平军,雄踞山东半岛。挫败奸臣对于家族的图谋,将计就计,痛打落水狗,将山东官场搞得天翻地覆,鸡毛一地。仿效荷兰人郁金香热,泡制大明版传销式全民孵银子,制造大明金融危机,尽掠民间之富,得银五千万两。威迫利诱澳门葡萄牙人工匠,获得了火枪和红衣大炮的制造方法,设立兵工厂,打造东亚最强火器部队,娶郑芝龙之女,与郑氏结盟,获取郑氏水军舰队。最后搅动风云,逐鹿天下,在乱世之中,闯下一番事业,力抗异族,延续了汉族文明。如果您喜欢明末之新帝国,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倾其所有,只为一人,换来的是挚爱血粼粼的背叛和财产篡夺。冰冷的监狱里,他光芒万丈的出现在她眼前,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纸契约书。签字,我帮你走出这里,拿回你应得的。为什么宠你,是我的责任。迟少缺女人,也没必要来监狱里找乐子吧?某男唇角微提,我不是缺女人,我是缺你。如果您喜欢甜妻难追总裁老公甜蜜爱,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生日会被继妹陷害,夏听雪莫名其妙的怀孕了,为了保护肚子里的孩子,她从家里逃出来,却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再次回到A市,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孩,而是有学识有手段的时尚杂志主编。只不过...
如果你能往返一个‘特殊’的民国世界,你会做什么?富甲天下,妻妾成群?提笔报国,文压天下?秣马厉兵,封王拜将?还是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ps本书又名诸天从民国开始。如果您喜欢诸天从茅山开始,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今天(8月16日)开始更新求收藏!传闻侯府叶四姑娘八字命硬,克六亲,克邪祟!三皇子刘珩病弱,渣渣皇帝手一挥,让三皇子刘珩出京,到叶四姑娘身边享受一下克邪祟的待遇。说不定哪天病就好了。叶慈皇子亲临,啊,我好紧张!然后顺手就给了个下马威,皇子待遇转眼就从大平层360°无死角无敌风景落到老破小。三皇子刘珩客随主便。叶慈皇子殿下,你赶紧回京吧!我这庙小,容不下你。三皇子刘珩本殿下住着舒服,不打算走了。叶慈亏大了!三皇子刘珩是啊,亏大了。贴钱又贴人,叶姑娘要对本殿下负责啊!如果您喜欢病娇皇子赖上门,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她本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过劳死穿越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朝代,她家穷,兄弟姐妹多,而且个个懒散不想干活,全部事情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不仅如此,还有员外老爷想要娶她去做妾,条件是一百块大洋。为了不被卖掉,她只能想办法养活自己,养活这个家。如果您喜欢我在古代做家教,别忘记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