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章(第1页)

咸丰七年(1857)春,曾国藩以父丧为名,擅自离军回乡,并上了一个《历陈办事艰难仍恳终制折》,一方面诉说自己报国事君之诚,一方面抱怨自己官职太低,只是个在籍侍郎,没有兵权、财权和文武黜陟之权,所以办事艰难。曾国藩原是想借此要挟朝廷,索取两江总督实权。不料咸丰皇帝本来就是想利用湘军消耗太平天国的有生力量,让满洲贵族统率的江南、江北大营坐收渔利。加上当时汉人军机大臣祁隽藻认为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不过一书生,却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组建起湘军,不由深为忌惮,向咸丰皇帝上奏说“恐非国家之福”。咸丰皇帝趁机顺水推舟,批准曾国藩回乡奔丧不说,还借机将他湘军的统率权一并夺走。曾国藩的政敌何桂清则被擢升为两江总督。

曾国藩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失去了湘军,他就失去了在朝中保家立命的根本。追悔莫及之下,只得再上奏折,表示军务未定,粤匪未平,自回乡以后,日夜忧虑,惶悚不安,请求重新统率湘军,再为朝廷效力。咸丰皇帝素来忌惮汉人,对曾国藩也没什么好印象,照旧置之不理。然而,局势很快就逼迫他不得不以皇帝之尊向曾国藩“匹夫”屈服。

湘军自建立之初,便是依据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的“戚家军”模式,以家族、同乡、师生等关系为纽带,依托于一张强大的私人关系网。整个湘军从上至下采取层层相依、各对其上级负责的办法,由曾国藩指定统领,统领自选营官,营官自选哨官,哨官则自行招募什长。各营编列番号,互不统属,直接受曾国藩指挥。这一套系统,开近代军阀制度“兵为将有”之先河,成为清代兵制一大变革。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湘军具有很强的排他性,除了曾国藩外,旁人很难指挥得动。曾国藩坐了一年多冷板凳后,战局恶化,湘军将领完全不服清廷调遣,咸丰皇帝才不得不再次起用曾国藩,但仍然对他心存顾忌,未把他所希望得到的两江总督位子给他。

直到咸丰十年(1860),清廷用来围困太平天国京师天京的江南、江北大营彻底瓦解,已经到了无兵可战、无饷可发的绝境,咸丰皇帝才被迫让步,不得不将镇压太平天国的希望完全放到曾国藩等汉人大臣身上。他这一生中,最不能放心的有两个人,第一个是他的弟弟奕?,第二个便是曾国藩。要说不放心的程度,曾国藩尚排在奕?之上。可是皇帝现在却要倚靠一个他最不能放心的人来挽救清朝统治,这实在是历史绝大的讽刺。

咸丰十年(1860),在御前大臣肃顺(清朝宗室,镶蓝旗人,郑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郑亲王端华之弟)的倾力推荐下,曾国藩终于如愿以偿,被任命为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巡抚、提督以下悉归节制,从此集军、政、财权于一身,成为清军镇压太平天国的最高统帅。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恰好就是在这一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之后,将这座中外驰名、精美绝伦的“万园之园”付之一炬。圆明园的命运浸透着那个时代的风雨烟尘。最美好的东西,却被以最粗暴的方式毁灭——在战乱岁月,中国的人和物的命运常常如此。不过,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外国强盗们将圆明园烧成残垣断壁的时候,在中原腹地两江,号称大清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却正在倾尽全力围剿太平天国。

曾国藩在两江总督的位子上一坐就是五年。这期间,湘军已经攻破天京,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他随即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调去围剿捻军,由李鸿章接替他做了两江总督。不过,李鸿章两江总督的位子还没坐热,曾国藩因围剿捻军无功,被免去钦差大臣职务,改由李鸿章接任,曾国藩又重新回来做了两江总督。

[“捻”本为淮北方言,意为一股、一伙。捻子(又称捻党)则为明末清初兴起于淮河流域的一个秘密民间组织,后逐渐扩大到山东、河南、苏北等地,成员主要为贫苦农民、小手工业者、盐贩、渔贩、游民等。一股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称为一捻,首领称为“捻头”或是“趟主”。各捻之间互不统属,也无统一纲领、旗帜等。太平天国兴起后,各地掀起反清起义高潮,河南、安徽等地的捻子也群起响应。其中以安徽亳州(今安徽亳县)捻头张乐行势力最大,并开始有“捻军”之称。各地捻军起义后,均是各自为战,很少联系。但随着时局的深入发展,各捻首领开始感到有必要联合起来共同御敌。咸丰五年(1855)秋,各路捻军会盟于安徽蒙城雉河集(今安徽涡阳),公推张乐行为盟主。从此,捻军声威大震,由分散渐趋统一,成为北方的抗清主力,也成为太平天国的北方屏障。咸丰七年(1857)二月,太平军李秀成部与捻军龚得树、苏天福等部会师于霍邱。张乐行力排众议,率领捻军加入太平天国,正式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捻军将士开始蓄长发,军中也以太平军旗帜代替原来的五色旗,各部将领接受太平天国封号、印信。两军联合以后,捻军势力更为壮大,不仅在淮河流域牵制了部分清军主力,减轻了天京的压力,并且与太平军配合进行过多次重大战役,有力地支持了太平天国。不过,捻军参加太平天国是有条件的,即所谓“听封而不能听调用”。与太平军有事则联合作战,无事则各自行动,依然保持着某种独立状态。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败死,太平军皖北根据地完全丧失,军事形势急剧恶化。同治二年(1863),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军大肆围攻捻军,张乐行连战不敌,连根本之地雉河集也落入清军之手,张乐行仅率二十余人突围。张乐行与子张喜、义子王宛儿藏匿于乡民李勤邦家,结果被李勤邦祖侄李家英出卖,被清兵俘获后凌迟处死。捻军将领张宗禹、任化邦等率领捻军余部在河南南部与太平军赖文光部会合后,奉赖文光为新的领袖。赖文光随即将捻军按太平军军制进行大规模整编,改建成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新军。同治四年(1865),赖文光率捻军一举全歼了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僧格林沁本人逃入麦田之中,结果被十三岁的捻童张皮绠搜到,一刀刺死。僧格林沁一直是清廷倚重的猛将重臣,他的败亡对清朝造成了巨大的震撼,清朝急调曾国藩为钦差大臣督师剿捻。曾国藩采取挖壕设防、坚壁清野之策,力图围困捻军。捻军首领赖文光为了保存实力,决定将主力分为两支:由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首王范汝增、魏王李蕴泰等率东捻军转战于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张乐行侄)、怀王邱远才等率西捻军进军陕、甘地区,与西北回民起义军联络。自此,捻军分为东、西两支,互相配合作战,曾国藩也因为剿捻无功被撤换。同治六年(1867),东捻军经过赣榆、寿光两次大战,主力损失殆尽。当年十二月初八,遵王赖文光抢渡六塘河,率两千余人突破重围,沿运河东岸南下多次,力图渡过运河,均遭挫败。不久,赖文光在扬州瓦窑铺因坐骑为清军击毙而被俘,被押到扬州处死。东捻军失败。起初,西捻军得知东捻军被围消息后,立即东进救援,计划直接进攻北京,以吸引清军主力,解东捻军之围。并于同治六年(1867)一月二十二日突破了清军的黄河防线,经山西、河南进入直隶。同治七年(1868)一月,西捻军直逼北京西南卢沟桥,京师大震。清廷急命恭亲王奕?会同神机营王大臣办理巡防事宜,又命钦差大臣左宗棠总统直隶境内各路清军防堵西捻军。西捻军因孤军深入,陷入清军重围,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最终被围困于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六月二十八日平南镇一战,西捻军全军覆没,仅梁王张宗禹率十八骑冲出重围,不知所终。至此,长达十六年、纵横八省的捻军起义失败。]

众所周知,湘军因曾国藩而崛起,之后湖南名人层出不穷,湖南一省开始在中国近代史上以强者的姿态出现,甚至出现了“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的说法,成为晚清历史上显赫的一页。

从在朝廷中的势力而言,湘军最盛之时,湘军将领担任“总督、巡抚,其他专阃、监司,以勋伐昭著于时者,不可胜数”。同治初期,八大总督之席位,湘淮系常占五位;十六个巡抚席位,湘淮系经常保持在十一位以上。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十五人,位至巡抚者十四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不计其数。湘军将领及其幕僚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绝对主角。胡林翼、左宗棠、李续宾、刘长佑、蒋益澧、曾国荃、彭玉麟、杨岳斌、刘锦棠、刘坤一、杨昌濬、李续宜都是从湘军中成长起来的大名鼎鼎的人才。而重臣中与湘军有很深渊源的也不在少数,知名者如沈葆桢、李鸿章、严树森、李瀚章、李宗羲、阎敬铭、许振韦等等。其中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学生又创立了淮军,淮军一系陆续产生了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刘秉璋、钱鼎铭、郭柏荫、王凯泰、刘郇膏、丁日昌、周馥等名将,势力更盛。用王闿运的话说,湘淮两军,“偏、裨皆可督抚”。湘军气焰之嚣张,由此可见一斑。

从人才而言,曾国藩幕下可谓“极一时之盛”。当时天下人听说曾国藩礼贤下士,跟随他功名利禄唾手可得,于是争相从四面八方赶来投奔。这其中,除了文学之士外,还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师、科学家等。同治二年(1863),留美学生容闳到安庆拜访曾国藩,如实记录了所看到的景象:“当时各处军官(应为官员,原文为officials)聚于曾文正之大营中者,不下二百人。大半皆怀其目的而来。总督幕府中亦有百人左右。幕府外更有候补之官员、怀才之士子。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等专门家,无不毕集,几乎举全国人才之精华,汇集于此。此皆曾文正一人之声望道德,及其所成就之功业,足以吸引之罗致之也。”(《西学东渐记》)周遭兵祸,唯安庆一隅人才济济,以容闳之见多识广,对此尚感到惊异和赞叹,可见当时曾国藩的幕府是何等恢张,隐隐然有成为天下重地之意。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安徽安庆人,迁居广东香山(今属珠海)。少年入澳门马礼逊学校(后迁香港)学习。道光二十七年(1847)初赴美留学,进入麻省芒松学校学习。与其同行的有黄宽等人。三年后,黄宽赴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个赴欧美学习西医之人。容闳则考入耶鲁大学,咸丰四年(1854)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不久后回国,先后担任香港英府高等审判厅翻译、上海英商丝茶公司书记等职务。容闳一度对太平天国持支持态度,曾于咸丰十年(1860)到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向当时主持朝政的干王洪仁玕(洪秀全族弟)提出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及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七条新政建议。但这一趟容闳也看出了太平天国的种种问题,不敢相信其能成大事,因此没有接受太平天国的任职。同治二年(1863),容闳受曾国藩委派,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从此投身师夷自强的洋务运动。容闳曾通过江苏巡抚丁日昌向清廷条陈,其中有一条便是选派青少年出洋留学。李鸿章很赞同容闳的建议,也一再上奏。恭亲王奕?更有远见,反对李鸿章派遣二十岁青年留学的主张,力主选送十六岁以下少年。当时中国人还是老观点,认为外国是“蛮夷之邦”,而且报名留学者要由父母写下保证书,申明子女在外生死由命,所以家庭均不愿意将自家孩子送出去留学。同治十一年(1872),容闳、陈兰彬率领好不容易凑齐的三十名少年从上海启程,赴美留学。这其中就有詹天佑、梁敦彦、黄开甲。到光绪元年(1875)九月为止,前后派出四批少年留学生,共一百二十名。身穿马褂、头戴瓜皮帽的少年到达美国时,围观者云集。有美国人见到他们脑后的辫子,大喊“中国女孩子”。自此,少年以留辫子为耻。后吴嘉善接替陈兰彬任留学生监督,到美国后发现留美少年穿洋装、入西教,甚至剪发辫,且不向他跪拜,勃然大怒,立即上奏朝廷说少年书没读好,倒沾染了不少恶习,请求撤回留学少年。恭亲王奕?最终决定召回了留学生。近代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的尝试遂告失败。容闳回国后,发现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对洋务派的无所作为深感失望之下,参加了戊戌变法活动,失败后被清廷通缉,不得不逃出了北京。容闳强国的梦想并未就此熄灭,于辗转流亡中,又开始支持孙中山进行的革命活动。民国元年(1912)一月,容闳致函祝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四月即病逝于美国。从容闳坎坷的一生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在屈辱的晚清时期一个有才华有思想的中国人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悲愤。他总是在希望中失望,又在失望中重新燃起希望,希望却总是再一次地破灭,如此反反复复,最终还是壮志难酬。]

从时局而言,从咸丰一朝到同治一朝,再到光绪一朝,除了三个皇帝外,还曾经有三个被公认为有潜力君临天下的人物——这便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人天王洪秀全、恭亲王奕?以及湘军主帅曾国藩。曾国藩得以与洪秀全和奕?相提并论,可见其实力不容小觑。正因为曾国藩有如此声势,是以清廷虽然深为猜忌,也绝不敢轻易动他。

[奕?,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皇帝奕异母弟。奕生母钮祜禄氏为道光皇帝孝全成皇后,但钮祜禄氏早死,奕改由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养,静贵妃即为奕?生母。奕、奕?年纪相仿,且由一母养大,关系异常密切,比亲兄弟还要亲。然而,两兄弟长大成人后,均成为皇储的有力人选,猜忌由此而生。奕?才智见识过人,远在奕等其他皇子之上,道光皇帝最为钟爱,一度有意立为太子。有一天,道光皇帝召皇四子奕和皇六子奕?入对,将藉以决定储位。两位皇子都向自己的师傅请教对策。奕?的师傅卓秉恬对奕?素来有信心,告诉他说:“皇父如有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奕的师傅杜受田则说:“阿哥如条陈时政,知识不敌六阿哥。唯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就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即所谓的“藏拙示仁”之计。两兄弟都照着自己师傅说的做了。道光皇帝晚年身体多病,昏聩不堪,果然如杜受田所料,对奕更为满意,谓皇四子仁孝,储位由此而定。但道光心中还是喜爱奕?,死前留有亲笔书写的“朱谕”——即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六月十六日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的立储御书——上面写着:“皇六子奕?封为亲王,皇四子奕立为皇太子。”(此谕旨现珍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后一行汉字的旁边,还另写有“皇四子奕立为皇太子”的满文。道光皇帝特意在立储御上封皇六子奕?为恭亲王,本意其实是为了防止奕压制奕?。奕即位为咸丰皇帝后,起初尚能顾念手足之情,对待奕?友善,封其为亲王,还封养母静贵妃为贵太妃。咸丰五年(1855),贵太妃病重,咸丰皇帝和奕?时常去探望。某一个夏日,咸丰皇帝前去给贵太妃请安。迷迷糊糊的贵太妃刚刚睡醒,以为来人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奕?,很不高兴地说:“你怎么又来了?能给你的,我都给了。他(指咸丰皇帝)性情不测,莫生嫌疑就好。”咸丰皇帝知道她说错了话,便叫了声:“额娘。”贵太妃这才发现来的人是皇帝,而不是奕?,于是转身装睡,一言不发。自此,咸丰皇帝对养母和奕?都生了嫌疑。过了几天,咸丰皇帝再去向贵太妃请安时,刚好遇到奕?出来,咸丰皇帝问起贵太妃病情如何。奕?哭着跪下说:“怕是没治了,就等着上皇太后封号,方能瞑目。”咸丰皇帝只是淡淡“哦”了一声,再没表示。不料奕?以为皇帝答应了要给生母加“皇太后”封号,便立即赶到军机处,命人准备册封典礼。咸丰皇帝得知后十分气愤,但木已成舟,不便拒绝,最后还是勉强同意,尊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不久,康慈皇太后去世。咸丰皇帝不但下令减损皇太后的丧仪,还立即将奕?的军机处职务罢免,命其回上书房读书。奕?自此在咸丰一朝备受压抑和打击,兄弟二人自此连表面的和睦都没有了。回想两兄弟小时候两小无猜的手足情谊,不由得令人感叹世上对人改变之大者,无过于权势。]

然而,形势变化远比人想象的要快。同治七年(1868)七月二十七日,曾国藩接到谕旨:“曾国藩著调补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著马新贻调补。”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各自关系北南大局,且直隶总督系疆臣之首,肩负拱卫京师、就近顾问之责,排位尚在两江总督之上,看起来曾国藩是升了,但实际上却大有分别——两江是曾国藩的老巢,如鱼得水;直隶地处京畿,王宫贵族云集,再有能耐的大臣到此,也是龙游浅滩。

正因为如此,曾国藩很不高兴。马新贻确有才干,但并无殊勋,又与湘军、淮军毫无渊源。由资历尚浅的马新贻来接任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在精于权术和深谙官场之道的曾国藩看来,这是朝廷对他本人的有意贬低。

且看曾国藩本人在七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日记中的记录:“早饭后清理文件,习字一纸。坐见之客一次。”一切都很平静,但接下来“接奉谕旨,余调补直隶总督,马新贻调两江总督”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先是“围棋二局”,但在这样的大事面前,心性终究无法平静,于是开始“与家人论南北行止事宜”,然后是“坐见之客三次。改复丁雨生、李筱泉两信稿,约改四百字”。

丁雨生即丁日昌,时任江苏巡抚,为曾国藩亲信。李筱泉即李瀚章,李鸿章亲兄长,与曾国藩同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长期为湘军综理粮秣、担任后勤,其人与曾国藩之私人关系比其弟李鸿章还要更亲近一层。曾国藩给这二人写信,很有深意,但他心烦意乱下,改两封信竟然也未能完成。

之后曾国藩“中饭后阅本日文件。周缦云(曾国藩心腹幕僚)来久谈。小睡片刻。申刻写丁(日昌)、李(瀚章)二人信,各添二叶(页)。酉刻课儿甥辈背文。傍夕至后园一览。小睡良久。夜核批稿各簿毕。至纪鸿(曾国藩次子)房中,见桌有穀牌,而身在他处下棋,天分本低,又不能立志苦学,深为忧虑,闷坐良久,不能治事。二更三点睡”。

纪鸿即为曾国藩次子曾纪鸿,时年二十岁。他后来成为了一名数学家,并非曾国藩所说的“天分本低”。可见这里曾国藩“深为忧虑”的并非次子不能“立志苦学”一事,而是即将离任两江总督。

之后两日,曾国藩先后与丁汝昌(字禹廷,亦作雨亭,号次章,安徽庐江人。先参加太平军,后投降加入湘军、淮军,由战功升任总兵,加提督衔,赐协勇巴图鲁勇号)、吴廷栋(字彦甫,号竹如,安徽霍山人。清道光五年拔贡,任职刑部,累官至刑部侍郎。曾国藩挚友)、魁时若、李小湖、钱子密、黎莼斋、惠甫、何廉昉、莫子偲秘密久谈,并再次在日记中提到“倦甚,不能复治事”。

自咸丰二年(1852)离开北京后,曾国藩已经有十六年未能目睹天颜。这次调任直隶总督,他必然要入京陛见,而是福是祸,着实难以预料。尽管他刻意在日记中掩盖心情,尽量在文字中不露痕迹,但还是表现出了忐忑不安、心力交瘁的烦躁,显然对朝廷调他任直隶总督无法自安。

据说最初慈禧太后属意两江总督的人选并非马新贻,而是时任湖广总督的李鸿章。李鸿章为淮军首领,曾国藩为湘军首领,在朝廷看来,以淮制湘,未必不是一招好棋。分而治之,历来是慈禧太后所擅长的权术。

然而,李鸿章的淮军与曾国藩的湘军虽然一直暗中相互竞争较劲,但二人的关系却是错综复杂且藕断丝连。李鸿章有三个原因,必须要推掉两江总督的任命。

一是他出自曾国藩门下,素来对曾国藩有感激知遇之恩之心。当初曾国荃久攻天京不下,清廷多次命李鸿章率领淮军前去会攻。李鸿章却知道湘军历来私心极重,既要占破城首功,又要独吞城内财富,他不愿意为了眼前的小利益去破坏已经存在的某种秩序和关系,因此找各种借口拒命不前,有意不与曾国荃争功。此处关节,曾国藩心知肚明,也十分感激,在给曾国荃的信中特意提到李鸿章此举是“深知弟军之千辛万苦,不欲分此垂成之功”;

娇妻如蜜深深爱  神女宠夫:师尊你要乖  灵武霸尊  无双相医  纨绔针灸师  女总裁的特种高手  毒宠恶妻:老婆,你真坏  当帝王穿成流氓  都市玄门医圣  蜜爱甜宠:前夫复追小娇妻  大汉王朝  都市最强无良道人  [系统]异界之植灵师  妈咪有毒:爹地吃上瘾  全才相师  圣手国医  重生之至尊仙帝  烈风玄寒  绝天武神  妃常得宠  

热门小说推荐
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

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

关于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秦明穿越了!来到了日本,成为了一个名为羽宫明的少年他愕然发现,刚刚高考结束的原主,放弃了大学深造的机会,毅然接手了刚过世的父亲的侦探事务所。那所大学的名字,叫帝丹大学。而那家侦探事务所的地址,是米花町3丁目25番地(书友群676237796)...

近战高手

近战高手

一夜之间,特种兵王成了极品美女的贴身护花男神。一个神秘的身份,造就了他的花样人生。兵王,战王,爱王,一切王的荣耀集于一身。他就是龙剑飞,一代混世热血男儿...

战国第一纨绔

战国第一纨绔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代,大争之世。这一年,一个满心壮志的年轻人孙膑刚刚告辞了师傅下山,准备去魏国安邑投奔自己的师兄庞涓。这一年,庞涓还是魏国的大将军,位高权重。霸主魏国威震天下的时代已经持续了六十二年,看起来还将持续下去。这一年,秦孝公刚刚颁布了招贤令,商鞅尚未入秦,还是魏国相邦公叔痤的家臣。这一年,田因齐尚未继位成为那位青史留名的齐威王,还在魏国之中苦逼充当一名质子。也是在这一年,吴杰穿越到了一个魏国纨绔子弟的身上,开始了他注定多姿多彩载入史册的纨绔人生。如果您喜欢战国第一纨绔,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特种狂兵在都市

特种狂兵在都市

关于特种狂兵在都市特战队长代号至尊,归隐都市,化身律师,别人用嘴,他用铁拳,本想混吃等死,奈何琐事缠身,踩恶少,杀仇敌,拳倾绝色,血入柔情。...

我混模特圈的

我混模特圈的

上辈子沐笙历经艰辛,终于得到‘女人的秘密’的入选邀请函,然一场意外,回到当年初入模特圈的时候。那个时候,华夏国还没有超模,那个时候,国际舞台上没有东方面孔。重生归来的沐笙,毅然选择了与上一世不同的道路,一条更艰辛的道路,一个披荆斩棘的道路。原本以为要独自攀登上高峰的她,某个人却牵起了她的手,一起携伴前行。某热门综艺节目导演沐笙啊,要不要当我们节目的常驻嘉宾啊?沐笙??不是说好只来一期吗?导演哎呀,你性格太吸粉了,你看你那一期播出后,我们收视率都爆了!要不来混综艺圈吧?沐笙我混模特圈的。阅读指南1本文1V1,走轻松爽文路线,不虐!2情节虚构,娱乐为主。3书友群442060939如果您喜欢我混模特圈的,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霸婿凶猛

霸婿凶猛

关于霸婿凶猛入赘三年,龙城弃少方休在林家受尽屈辱,一朝龙虎得风云,从此登临九重天,欺我者,百倍奉还,辱我者,虽远必诛!...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